bet36体育在线-【首页】@

图片

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
考察要闻

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| 滇池绿道:连起美景 串起幸福

来源: 昆报头条   2022-06-15 14:47   字号: [        ]

640 (1)

5月28日,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“沿着总书记的足迹·云南篇”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昆明,中央驻滇及省、市、县4级媒体联动,深入滇池绿道、星海半岛生态湿地、西南联大博物馆、翠湖公园等地。本期重点报道滇池绿道相关情况。

2020年1月2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时叮嘱,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,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,加强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再接再厉,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。

2022年夏天,昆明不少市民来到滇池边,纷纷赞叹:“假期来滇池边呼吸新鲜空气,漫步在这么美的滇池绿道上,五步一景十步一观,做一个昆明人太幸福了!”

640

市民在滇池绿道上漫步

以道守界

打造滇池最美绿色翡翠项链

滇池绿道规划总长度约为137公里,离湖岸线距离约250米,按25米总体宽度建设。绿道线型设置,考虑沿滇池一级保护区外延,充分利用现状道路,因地制宜确定路由。4月30日,长约37公里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,率先实现基本贯通。

环草海段全长23公里。其中,草海北片区环湖路段建设步行骑行综合道15.1公里,实现机动车和步行骑行道分离;观景路和湖滨西路段,因地制宜确定步行道和骑行道线型,步行道利用滇池大坝现状慢行道路确定,骑行道通过对市政道路断面划线再分配,建设骑行道5.4公里;高海高速桥下空间段,建设步行骑行综合道2.5公里。

从西福路入口沿着绿道,不远处就是昆明大观公园,园内的摩天轮与上升的朝阳辉映。沿着绿道前行,蜿蜒在绿地和碧水间的一条石砌小道,把人引向绿荫深处,脚边的滇池水轻拍岸边;绿树成荫的绿道两边,芦苇和杨树随风摆动,发出“沙沙”声……在碧水蓝天间,宛如从画里“走”出来的江南风光。滇池绿道环草海段以文化风韵为风貌定位,串联历史文化资源,营建出古韵悠然的游览体验。

海埂公园、海洪湿地段全长4.3公里,利用望海路和湖滨路作为固化岸线的物理屏障,对原公园与湿地内部道路路面进行修补提升,实现慢行功能。沿着海埂公园走,远处的草地闪着一抹亮色,微风将不知来自哪个方向的雨点打在脸上,夏日的沁凉是那么的柔软、细腻。绿道上,有父母牵着孩子蹒跚学步,有市民沿着绿道骑行……

三个半岛段全长9.8公里,沿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线外围建设步行骑行综合道。考虑到绿道周边的绿化景观,三个半岛段按照“绿美昆明,先绿再美”的总体提升思路,成熟一个打造一个,与周边环境文化融合,形成特色景区。绿道延伸到湿地公园内,垂柳摇曳,白浪逐滩,一派多姿多彩的南国风光,令人感到很惬意。这里的滇池,既有湖泊的秀逸和韵味,又有大海般的气势和情调。

“滇池绿道的三大功能定位为环湖生态屏障、城市山水景廊、文化休闲长廊,体现生态野趣、文化艺术、智慧便捷的特点。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航介绍,滇池绿道规划,秉承以道守界、协同治理,安全第一、生态优先,因地制宜、连续贯通,景观添彩、文化点睛四大原则,未来将建设成为“高原明珠”滇池的最美绿色翡翠项链。

640 (2)

市民在滇池绿道附近休憩

文化点睛

构筑滇池文旅兼容生态保护屏障

2015年1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,对云南提出了“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”的战略定位。2020年1月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,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
滇池绿道的建设,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、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,整体施策、多策并举,统筹考虑滇池流域自然生态各要素,进行整体设计、宏观管控、综合治理,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,维持生态平衡、维护生态功能,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。

滇池绿道建设遵循“水安全第一、生态优先、景观添彩、协同治理”原则,依据分区保护与治理要求,合理布局环湖绿道,建立环湖生态保护恢复的物理屏障,明确环湖发展和管控物理边界,助力滇池水环境治理。

640 (3)

坝河湖滨生态湿地

“滇池绿道的建设,在参考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,运用滇池周围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,打造生态+休闲+现代的生态廊道,营造绿色宜人的骑行、漫步环境,创立文化IP,打造网红新打卡点。”李航介绍,滇池绿道在建设的同时,重视沿街建筑风貌引导、文化塑造、智慧赋能、景观提升,将城市空间打造成绿色生态廊道。

滇池绿道主环线避让严格保护区,通过绿道建设构建保护屏障,隔离高强度人类活动,局部形成滇池湖滨生态系统核心源区;合理利用生态协同区,通过绿道建设协同推进滨湖湿地带和环湖林带建设,提升环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;与城市综合水治理、海绵城市建设、美丽河道建设协同,通过绿道建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。

“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我们将滇池生态廊道与滇池绿道的发展定位为‘世界级高原名城会客厅、滇池最美绿色翡翠项链’,抓住滇池保护治理‘牛鼻子’,以水生态过程的保护与修复为主线,通过滇池生态廊道与绿道建设,优化城湖关系,推进还绿于湖、还岸于民和治理成果的共保、共享。”李航介绍。

640 (4)

坝河湖滨生态湿地

统筹布局

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

“在按照‘大生态、大湿地、大景区’的要求,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效率打造最美生态廊道的同时,我们让大自然参与到治理之中,创建生态治理、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新模式。”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相关负责人刘华介绍,滇池绿道的建设能完善城市协同区的工程治理体系,结合海绵城市建设、黑臭水体治理、城市更新行动,完善环湖截污工程体系,合理布局,提升源头消纳能力。

滇池绿道建立快旅漫游三级环湖交通体系,统筹环湖各类风景资源,理顺环湖交通游览体系,依据系统治理要求,合理确定环湖风景道、七彩云道(环湖绿道主环线)和生态监测步道三级环湖道路布局与基本断面形式。

640 (5)

市民在滇池绿道上漫步

滇池绿道构建服务于民、各具特色的绿道游览空间。

城市段:

● 绿道将滨湖风光还给市民,打造环湖共享的线性开放空间,结合沿线绿色空间适度配置休闲游憩、体育健身、科普展示、互动体验等场所,提高市民的参与性,打造多元化的绿道游赏场景。

郊野段:

● 绿道与沿线历史、文化、生态特色资源结合,依托美丽乡村和历史村落,塑造“傍山、踏田、览湖、穿林、近湿、连村”特色游览体验,传承展示地域文化,推进沿线产业转型、绿色升级,统筹布局绿道服务设施体系。

640 (6)

坝河湖滨生态湿地

“依据服务荷载量及功能需求,滇池绿道以小型化、精细化、生态化、便捷好用为原则,合理布局绿道驿站等服务设施。”李航介绍,滇池绿道以融于自然、富于活力、易于管护、增加趣味为原则,进行绿道标识体系规划设计。

李航介绍,在管理上,滇池绿道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,形成长效治理机制;建立环滇池生态廊道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,实现对滇池湖滨带水质、水文、动植物状态等生态、生物指标的监测,辅助滇池保护治理及运维管理,实现对滇池生态廊道与绿道的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化管理。

厚望如山,催人奋进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昆明正在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,让滇池这颗镶嵌在昆明的宝石大放异彩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